各縣市政府不斷推出催生政策,但少子化問題仍日益嚴重,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指出,台灣將於2021年面臨人口「死亡交叉」,不過更可怕的是,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,今年上半年的出生數僅比死亡數多17人,「死亡交叉」恐怕會提早來臨。

據報導,去年上半年的出生數為9萬5076人,死亡人數是8萬6559人,出生比死亡多了8517人。但今年上半年出生人數驟降,比去年少了近6千名新生兒,僅剩8萬9830人,和死亡人數8萬9813相比茶具推薦,僅多出17人,若下半年出生人口未大幅增加,今年或明年恐將面臨「死亡陶瓷茶具交叉」。

陶瓷茶具在生活中的出現已經不足為奇了,非常多熱愛品茶的家庭都會使用, 使用漂亮順手的陶瓷茶壺,會讓泡茶的愉悅感大幅提升!但茶壺的材質對茶湯的品質是否真有影響呢?這是肯定的,茶量、水溫、時間是泡茶的三要素,茶壺的材質,則代表的是「保溫性」,也就是影響水溫及時間的關鍵。常見的茶壺材質保溫性,由強至弱為:鐵 > 陶 > 瓷 > 玻璃,而不同的茶種,依照發酵、烘焙程度,及茶葉的形狀,則適合不同的溫度,仔細來說,茶壺與茶種的速配關係是這樣的:陶壺導熱較慢且不易燙手,保溫效果持久但不會悶茶,較適合「重烘焙、或重韻味的球型茶」 例如:鐵觀音、高山烏龍茶。陶具氣孔,尤其是紫砂壺,甚至有雙氣孔,容易吸收氣味,常年持續泡好茶有加分效果。瓷壺導熱適中,但散熱速度比陶壺快,質地密實光滑,不易沾染異味,適合「清新、重視香味的條索型茶」 例如:包種茶、東方美人茶,紅茶都很適合。白瓷的另一個優點是能充分表現茶湯色澤。陶瓷茶壺不僅在外型上比較為雅緻,且種類有較多元,其中包括自帶濾網的茶壺,在居家生活中相當受歡迎。因為使用較方便,且有大容量的設計,可滿足一家人的用水需求,時尚的外型和多彩的顏色,也能為居家增添些色彩。但在選擇的時候,要注意材質的問題,一定要選擇無鉛材質的,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質,長期用來喝茶還會有一定的益處,了解茶壺的材質和茶種的特性,就能找出合適的配對。選用壺具在泡茶過程中是賞心樂事,希望大家都能為喜歡的茶找到合適的好壺伴!

對此,內政部戶政司副司長鄭信偉表示,統計數字呈現的是一個事實,但要判對人口變化,必須看一整年的數據,下半年的情形仍未明,尚不可斷言。據《聯合報》報導,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認為,可能最快明年就會發生死亡數大於出生數的狀況,「上半年的數字已經是個警訊」。

arrow
arrow

    omarjetx4a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